新台灣史

文件加入日期

排序 : 檔名 | 日期 | 點閱 [ 遞減 ]

張炎憲:從民間的力量促成台灣國家形成
1.自我反省與改變
2.認識台灣.認識台灣歷史文化
3.解構中國.告別中國
4.民間力量.存在於人民心中
5.從學習到實踐

file icon 新世代的行動思想家hot! 11/10/2012 下載數: 701

葉菊蘭:新世代的行動思想家

鄭南榕的台灣民主的貢獻,主要在於:
1. 要求解除戒嚴
2. 提出228和平日促進會
3. 解嚴時期首位在台灣喊出「台灣獨立」者

台灣面對未來:
1. 內部共識的重要
2. 國家認同分裂的問題
3. 媒體的危機

鼓勵年青學子:
1. 關心台灣公共事務
2. 選舉的重要性

李總統以電影「獵殺U-571」為例指出,一個領導人不能說我不知道,領導人一定要有答案。另外信仰對於領導人也是相當重要,李總統以自己的信仰過程說起,他提到信仰幫他渡過軟弱的時刻,但信仰也幫他了解自己內心的脆弱和猶豫,他後來並且體悟到死亡本身的意義,就是我應該怎麼活下去?我要做什麼事?人生只有一次,活著的時候要做有意義的事,了解自我的死才能了解有意義的生。

這場演講,從教育部長的任期(2004/5/20-2008/5/20)談起、遭遇的事、當時的心情。卸任後的心情如何,回想任內有什麼事情留下並持續影響的,就是「主體教育」。

1.「主體」「本土」的名詞,自1990年開始出現,對照台灣的政治史,就知道發展的脈絡。

2.2000年之後,「台灣人認同」的比例提高,馬英九上任後更大幅增加,李登輝總統、陳水扁總統、馬英九先生皆有功勞。

3.引荷蘭「堵水壩的男孩」故事比喻自己對主體教育堅持的情況。

4.舉地理與歷史的例子說明主體教育。
    1)橫躺台灣引起的風波,換個角度看台灣,會有不同的新思維
    2)反黑箱課綱運動,感謝高中生對父母、長輩的教育

5.舊金山和約、開羅宣言、波茲坦宣言在教科書怎麼呈現。

6.政治人物較不碰文化事務,因為「文化」=意識型態。意識型態是中性名詞,代表對一件事物的看法,常被抹黑。

file icon 歌曲與台灣史hot! 05/09/2014 下載數: 1181

歌曲與台灣史-李筱峰教授主講

李筱峰教授:
對音樂家來說,歌曲是創作 ; 對歷史學者來說,歌曲的內容可以成為史料。

歌曲的演變,也可以反映社會變遷,如果我們從相同的敘述主題的歌曲做前後比較,可以進一歩窺見社會變遷的情形。台灣傳唱過的歌曲,是了解台灣史的重要史料。觀照歌謠與外在社會和政治的關係,可以了解當時庶民生活的動態、社會的變遷,及政治的性質。

file icon 七一遊行前後 香港的變化hot! 07/24/2014 下載數: 1190

【台灣社獨立論壇】七一遊行前後 香港的變化

2014年七一大遊行,主題為「公民直接提名、廢除功能組別、捍衛港人自主、無懼中央威嚇」。今年正值2017年特首普選討論如火如荼,在佔領中環蓄勢待發之際,北京發表《一國兩制白皮書》引起港人極大反彈,面對中國恫嚇及網攻,「香港和平佔中全民投票」仍有80萬人投票。另一方面,備受爭議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前期撥款,引起議會內外的抗爭,最終粗暴通過。香港人忍無可忍,今年七一大遊行,51萬人走上街頭,遊行人數創十年來新高。來自香港的成功大學政治系梁文韜教授,特地返港投票、參與遊行,在現場第一手觀察,將與您分享「七一遊行前後香港的變化」。梁文韜教授呼籲,面對強大的中共壓力,台港民間力量必須加強聯繫,奪回不受宰制的未來!

杜正勝:主體教育、意識形態與文化思維
1.教育意識型態雖不可避免,但不能違背周全的史實(事實)。
2.主體教育奠基於「個人」的自由與尊嚴,逐步擴大而社區、而國家之自主,與相對層次的「他者」互為主體。
3.主體教育當厚植文化內涵,追求社會正義。
4.主體教育從「本土」出發,參照同心圓,建立寬廣世界觀。

<< 首頁 < 上頁 1 2 3 下頁 > 末頁 >>
當前記錄 21 - 27 / 27